光荣与梦想-获赞实现多个突破
- 时间:
- 浏览:367
- 来源:网络转载
事实上,类似《光荣与梦想》这样跨度极大,反映zg一大到抗美援朝30多年历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要想在40集的篇幅里将故事讲的明白透彻,跌宕起伏,同时又能吸引大众关注,让大众都能产生共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光荣与梦想》却做到了这一点,这无疑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带来了一种新的突破。讲述中国gcd百年波澜壮阔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已于5月25日正式播出。本剧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截至6月6日,该剧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2亿,官方抖音单个视频最高点赞量超8.7万,主旋律电视剧热榜TOP1,腾讯视频电视剧热度榜TOP1,爱奇艺电视剧历史榜TOP1,猫眼全网热度电视剧榜TOP1,豆瓣全球实时热门电视剧榜TOP5,北京、东方两家卫视最高收视率达到4.284。
突破体量限制关注人物塑造
拍摄跨度较大的历史剧,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导演如何在众多人物和事件中有所取舍,找准角度,将故事讲得真实且富有艺术感染力。
以《光荣与梦想》为例,这部剧时间跨越30多年,剧中真实历史人物超400人,场景多达700多个,故事脉络复杂,从规模、规格上来说,《光荣与梦想》都是名副其实的“大体量”之作。导演在处理这样的大体量作品时,在以下两方面中有所突破。
一方面,导演十分注重人物塑造而不是流水账式的历史铺陈。导演刘江在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表示:“我们承载的载体虽然是党史,但是我们要按文艺作品的故事规律来讲述党史。党史和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党史的主体是党,是抽象的一个主角,是一定的群像组成了一个抽象的党的概念。可是故事是写人的,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这就是很大的不同。”纵观《光荣与梦想》,导演更专注于每个角色的细腻塑造。除了主角毛主席之外,从杨开慧、方志敏、瞿秋白、陈赓乃至蒋介石,充分挖掘历史人物生活和工作中的小细节、小故事,在不同的篇章中,以重点人物的塑造为主,以人物带动故事情节发展。最典型的例如瞿秋白的人物塑造,虽然他不是主角,但在红j长征转移历史大背景下,导演特别描写了瞿秋白被俘后英勇就义的章节,尤其是其牺牲的场景,瞿秋白神情自若,头发一丝不乱,穿着马裤微笑着面对死亡。对瞿秋白的人物刻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更体会到革命者坚定的信仰,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和感受到那段历史。
另一方面,导演专注于情节的取舍。《光荣与梦想》所描写的党史历程在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已有较多展示。对于这些观众十分熟悉的历史事件,导演力求文约而事丰,有些历程则结合剧情以旁白台词展现,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情景重现和一些新内容新视角的展示上。例如剧情会在一些新发现的史料或以前表现不足的地方进行拓展,对“黄埔j校的道路选择”“东征”等此前未重点呈现过的历史细节进行了还原演绎。在重大战役、事件的展现上,更多用堪比“电影级质感”的镜头来描述,比如一大南湖游船上的光影与音乐结合的特写;湘江之战水下摄影独特视角近距离、沉浸式的战役展现等。
突破叙事限制主副线多元并行
历史大剧线索众多,以往很多同类剧要么采取主角视角的单线叙事方式,要么采取正反派两方面叙事方式,但如此处理不免有些单调和枯燥。
而《光荣与梦想》在叙事上的突破在于主副线多元并行的方式,让故事张弛有度,脉络也更加清晰。本剧以党的发展历程作为主线将不同时期的众多人物串联起来,每个时期均有个性鲜明的出彩人物登场。例如黄埔j校阶段,陈赓作为高光人物之一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工人运动,周恩来作为主要的领导者向观者展现出了果敢魄力的一面;方志敏、瞿秋白等人物的牺牲片段也可圈可点,虽戏份不多但却保证了每个人物的弧光不减。
本剧整体叙事形散神不散,人物生动立体,党的信仰和精神始终贯穿全剧,使得本剧一经播出便吸睛无数。
突破风格限制诗意化纪实风格
主旋律剧集的风格大都宏大严肃。但这种“正”剧往往严肃而不活泼,宏大而不感人。而《光荣与梦想》在整体风格上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化纪实风格,很多用户在评论该剧时均表示:很多情节就像读毛主席诗词,感觉到一种诗意的革命和诗意的青春。
实际上,这种诗意化风格就是导演刘江的一种突破。刘江在拍摄之初就提出“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侧重用诗意的影像来升华人物和情节。例如第一集毛主席看到杨开慧送给自己的木梳遗物,脑海中闪现着两人牵手的画面;李大钊走在刑场,画面以仰拍视角展现其就义的宏伟背影;以及导演对片中杨开慧牺牲弥留之际的处理,向观众展现了杨开慧对毛主席深深的怀恋以及甘愿为了革命而舍弃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另外,剧中每个人物的牺牲导演都有意设计了黑白仪式感的瞬间,每个人物都不一样。这些都是人性人情的一种外化,是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内心“诗”的一种外化表现。
不仅如此,导演在剧中音乐的应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匠心设计,有意使每段音乐都能够“参与叙事”。音乐配合着剧中人物和情节的停顿、张弛、起伏、色彩,形成了一种“诗意化”的感觉。第一集中,故事将杨开慧念诗的声音作为背景音,结合书信镜头,使声画交融,音乐随之响起,使本剧的开端充满诗意。
突破主题限制引发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往往最忌讳主题先行,尤其是主旋律历史大剧,过于主题化的表现会让我们看到一张张脸谱化的人物和枯燥的情节,很难引发观众的共鸣。但是《光荣与梦想》也是一部主题先行的剧作。导演刘江接到最初任务时,甚至连片名都没有,只有展现党史、展现信念和牺牲精神的一个主题。如何让这样一个主题变成一部感人的艺术作品,是导演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难题,除了对情节的取舍、对演员的选择之外,导演在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突破就是让人物更加接地气。
《光荣与梦想》因片中有众多的伟人和英雄,所以原本就侧重人物描写。但正如刘江所说:“伟人”首先是一个“凡人”,也有情感、也会痛苦,只是他在重要关头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因此,《光荣与梦想》在人物刻画和情意描绘上极其接地气。在这里历史人物不再“高高在上”,导演更注重挖掘历史人物生活和工作中的小细节、小故事,使一个个人物形象更具情感厚度和生活温度,以情动人,产生共情效果。比如片中开始就出现了毛主席梳头的细节,其后毛主席远行,杨开慧赠梳子,两人难舍难分。在工作间隙,杨开慧为毛主席梳头。梳头,是两人感情的交流,也是他们革命情怀的递进,梳头这一细节的描写尤为令人动容。再如陈炯明叛变后,宋庆龄在避难路上不幸流产。在庆丰舰上的房间里,孙中山亲自为宋庆龄拌了一杯糖水,而宋庆龄尝了一口后,笑着说:“这糖是我给你预防低血糖的。”两人默契的情感从这一细节中可见一斑。而如此有温度的人物塑造方式,在本剧中均有多次呈现。
文章标签:光荣与梦想 温馨提醒:文章(光荣与梦想-获赞实现多个突破)来源于网络,95电影网站大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猜你喜欢